报告发现,华北雾霾治理最大的困难可能是钢铁行业的烟气治理。河北是中国第一大钢铁生产省份,山东位居第二位。但由于钢铁企业脱硫投入成本巨大,目前只有极少数的钢铁企业开始脱硫实践,绝大多数钢铁企业,都尚未真正进行脱硫。至于脱除氮氧化物(脱硝),钢铁企业更是没有任何作为。
绿行齐鲁负责人郭永启告诉本报记者,河北和山东的民营钢铁企业很多,2006年以来,这些民营钢企以虚假联合的方式组成了“钢铁集团”或“钢铁联合体”。但这类低级重组、虚假合并无法改变烟气脱硫、脱硝的困境。如果烟气脱硫、脱硝没有实际展开,哪怕河北只有一家钢铁集团,对于雾霾治理也是没有意义的。
环保部有关官员也对此表示,这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差距相当大。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通过排查发现,华北地区70%以上的钢铁企业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,一些钢铁企业根本就没有污染治理设施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“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分析”也显示,由于钢铁工业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尚无有效治理手段,因此,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粗钢产量的增长而增加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12年,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投资比上年减少14.32%,比2008年减少21.07%。老污染源治理投资、建设项目“三同时”环保投资、废渣治理投资各比上年减少17.19%、3.45%、2.00%。其中项目建设“三同时”环保投资比2008年下滑了60.75%。
磐石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赵昂对记者说,面对日益明确的雾霾治理政策导向和公众需求,钢铁企业真联合才可能应对这场生死危机,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赵昂以河北邯郸武安的新武安钢铁集团为例认为,进入的企业如果形成明确的股份制,然后在集团层面对资产进行融合处理,该拆除的拆除,该新建的新建,该上马环保设施的上马环保设施,这样才可能对雾霾治理真正有益。
调研发现,河北一些合并重组后的企业准备搬迁到海边,如河北钢铁集团的石家庄钢铁厂,准备搬迁到沧州的某个海岸。原因是海边的扩散条件好,重建后可以使用新技术扩充产能。
上述五家环保组织认为,填海岸湿地和潮间带造工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态破坏行为,这对滩涂湿地的保护和鸟类保护、海洋物种保护会造成严重影响。 |